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咨询 律师团队 律师服务项目 遗嘱见证 遗产继承诉讼代理 联系我们

 

房产继承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转继承 代位继承 遗赠 遗赠扶养协议 债务清偿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继承时效 遗产规划 遗产信托 遗产税 涉外继承 调解 非继承人权益 人身保险 遗产继承典型案例

 

分家析产 遗嘱保管 遗嘱执行 立遗嘱 调查取证 公证 知识产权继承 股权继承 遗产继承法律讲座

 

证据交换流程

 

中国遗产继承专业律师团队   http://www.linfuming.com/jichengfa

 

证据交换流程。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也就是说,主持证据交换的主体应当是审判人员。所谓的审判人员,应当是具有审判权的法官,而不能是非法官的其他人员。证据交换制度本身的意义在于让法官尽早了解案件的争议焦点,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节省法官在审理过程中重新了解案件的时间。但是在司法实务中,经常会遇到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来组织进行证据交换,这种情况下,如果法官助理或书记员只是协助进行证据交换,进行的只是非庭审性的某些辅助事务,并且是在法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是可以的。否则,将构成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我国的证据交换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的证据交换,另一种是包含证据交换在内的庭前会议。单独的证据交换,指的是在庭审前只对证据进行接收和交换,以到场交换为原则、其他方式为例外。交换方式包括组织双方当事人见面、由法院邮寄证据复印件、双方当事人自行交换证据等。作为庭前会议内容的证据交换,是指在召开庭前会议时,由主审法官指导法官助理完成证据交换工作,必要时由主审法官亲自主持证据交换的核对和签收,并对相关诉讼资料进行简单的询问。

在证据交换环节,双方当事人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可作为将来庭审中的免证事实以及经过质证对方当事人认可的事实。这些无争议的事实和证据可以不再进行质证,法院采信后可以直接作为裁判的根据。对于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这样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庭审效率,即在将来的庭审中,法院对这些有异议的证据也可以不再组织质证,即可决定是否采信。

总之,证据交换让双方当事人互相摊开证据底牌,双方当事人通过证据交换,可以大致判断对方的诉讼策略、目标和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法院也可以通过证据交换了解双方的证据底牌,同时结合起诉状、答辩状等诉讼资料并询问当事人,自然就可以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

关于证据交换流程的法律依据为2020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

作者:林福明律师 京师律师事务所遗产继承法律事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