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咨询 律师团队 律师服务项目 遗嘱见证 遗产继承诉讼代理 联系我们

 

房产继承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转继承 代位继承 遗赠 遗赠扶养协议 债务清偿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继承时效 遗产规划 遗产信托 遗产税 涉外继承 调解 非继承人权益 人身保险 遗产继承典型案例

 

分家析产 遗嘱保管 遗嘱执行 立遗嘱 调查取证 公证 知识产权继承 股权继承 遗产继承法律讲座

 

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

 

中国遗产继承专业律师团队   http://www.linfuming.com/jichengfa

 

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这是因为该行为严重侵害了遗嘱人的遗嘱自由,原来《继承法》第22条只是规定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丧失继承权的事由进行规定,《民法典》对此进行了完善。

尽管欺诈、胁迫行为的对象是被继承人,而不是遗嘱,但是这里的继承人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的遗嘱,是不是必须是有效的遗嘱?这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是有效的遗嘱,如果是无效的遗嘱,并不会影响和改变遗产继承分配的结果,纵使继承人有欺诈、胁迫的行为,也不丧失继承权。无效的遗嘱,比如,违背公序良俗的遗嘱、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立的遗嘱。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遗嘱是否有效,一般不影响实施欺诈、胁迫行为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认定。一方面,从《民法典》第1125条第1款第4项的条文文义而言,并不区分遗嘱的效力情况。另一方面,法律之所以规定继承人实施这种行为应当丧失继承权,主要是基于制裁继承人恶意行为的目的,以维护继承秩序和尊重遗嘱自由。所以,即使是无效的遗嘱,也不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意产生任何影响。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继承人以欺诈、胁迫手段实施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的行为,丧失继承权,其主观目的是否必须是为自己图利?这也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人应当有为了图利自己或者避免不利益的主观目的,才丧失继承权,如果是有利于其他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甚至是有利于被继承人的,不应当认定该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继承人实施该行为的主观目的如何,在所不问,都应当认定其丧失继承权。法律规定继承权丧失制度的目的重在制裁继承人的不法行为、不道德行为或不正当行为,如果将图利自己作为丧失继承权的要件,将导致利害关系人举证困难,将导致变相鼓励继承人借此逃避法律制裁的不良后果,继承权丧失制度的目的也将落空。

作者:林福明律师 京师律师事务所遗产继承法律事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