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咨询 律师团队 律师服务项目 遗嘱见证 遗产继承诉讼代理 联系我们

 

房产继承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转继承 代位继承 遗赠 遗赠扶养协议 债务清偿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继承时效 遗产规划 遗产信托 遗产税 涉外继承 调解 非继承人权益 人身保险 遗产继承典型案例

 

分家析产 遗嘱保管 遗嘱执行 立遗嘱 调查取证 公证 知识产权继承 股权继承 遗产继承法律讲座

 

丧失继承权存在诉讼时效吗?

 

中国遗产继承专业律师团队   http://www.linfuming.com/jichengfa

 

丧失继承权存在诉讼时效吗?这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争议。继承权丧失,不仅涉及道德人伦和家庭秩序,而且涉及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和继承人利益保护,是非常严肃和重大的事情。继承权丧失是依据强制性法律规范而剥夺继承权,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民法典》继承编第1125条明确规定了丧失继承权的法定情形,这属于强制性法律规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请求确认继承权丧失,应当受诉讼时效的约束。被继承人一旦去世,继承即开始,继承法律关系产生,为了尽快明确遗产归属,最大限度发挥遗产的效用,做到物尽其用,避免继承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请求法院确认继承权丧失的权利也应当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继承权丧失法定事由之日起3年内提起诉讼,否则,被告方可以提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事人请求确认继承权丧失,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一方面,继承权丧失问题,涉及公序良俗,涉及公共利益,属于《民法典》第1125条的强制性规定,法院也可以依据职权进行主动确认,而诉讼时效的制度目的在于,督促当事人积极行使权利,从而尽快稳定民事法律关系,如果确认继承权丧失适用诉讼时效,则有违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另一方面,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有的属于犯罪行为、有的属于重大违法行为、有的属于严重违反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行为、有的属于严重侵犯遗嘱自由权的行为,法律剥夺实施这些违法行为的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对该继承人的否定性评价,这些行为的违法性不会因为时间的经过而受到影响,而且将始终持续,如果让继承权的丧失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那么将实质上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变成了合法行为。还有,在制度功能指向上,诉讼时效的功能指向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力度,而继承权丧失的确认是对既有客观事实的确认,两者有着根本不同。尽管目前我国继承法上还没有规定继承回复请求权,但在法院判决确认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后,当事人可以参照《民法典》第20章的占有制度和第29章的不当得利制度等相关规定,要求该继承人将已经分得的或者占有的遗产返还。

作者:林福明律师 京师律师事务所遗产继承法律事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