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SO14000系列标准极其产生
ISO14000是一个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中很多焦点问题,目的在于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保留了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历时若干年,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了50多个国际领导人的支持。
从20世纪80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代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标准化和许可制度。1990年欧盟在慕尼黑的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的问题。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并签署“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各国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提出污染(清洁生产)的新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进行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全面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2、已颁发的环境管理标准(至2001年)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准则》
ISO14040:1996《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 |